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大幅下调2022年经济增长预测
当地时间3月30日,德国调年德国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经济经济经济咨询机构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宣布,将该国2022年的专家增长经济增长由去年11月时预测的4.6%下调为1.8%,理由是幅下俄乌冲突和高企的能源价格使德国的经济前景“严重恶化”。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在当天发布的预测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和地区冲突正在使经济复苏成为遥不可及的德国调年目标,德国能够尽力不陷入经济衰退就已经是经济经济成功之举。虽然截至目前,专家增长德国依然可以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幅下能源供应安全尚未受到影响,预测但未来的德国调年不确定性已经显著推高了能源价格。
与此同时,经济经济供应链中断和食品价格上涨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专家增长关注。乌克兰是幅下主要的小麦出口国,而俄罗斯眼下已经限制了化肥的预测出口。如果德国想在本国生产同样的产品需要大量天然气,这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
鉴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已将德国本年度的通胀率上调至6.1%。委员会专家维兰德警告称:“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高度依赖背后隐藏着经济产出下降和通胀上升的巨大风险。”
委员会建议德国联邦政府应立即做好全面准备以防止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中断,同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委员会专家施尼策也认为,“德国经济可能因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而陷入衰退”。
另外,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指出,今年德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主要来自服务业。2022年夏季,接触密集型服务的消费可能会增加,这将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整体经济前景依然黯淡。该委员会希望明年世界局势能够有所缓和,并预计德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3.6%,通胀率为3.4%。
值得注意的是,自年初以来,德国主要经济机构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将德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1%,慕尼黑伊弗研究所则将预测下调至2.2%至3.1%之间。(总台记者 阮佳闻)
(责任编辑:休闲)
-
操作不当或亏30%!还剩最后2小时 这只可转债将被强赎!(附攻略)
近期,多次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及时转股。因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触及强赎条款,九典制药决定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九典转债”,赎回登记日为11月25日,最后交易日为11月22日。九典转债11月2 ...[详细]
-
Mysteel:超预期的美国CPI仅是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短暂因素
我的钢铁网美国8月未季调CPI同比升8.3%,预期升8.1%,前值升8.5%;季调后CPI环比升0.1%,预期降0.1%,前值持平;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升6.3%,预期升6.1%,前值升5.9%;核心 ...[详细]
-
美版iPhone 14移除SIM卡槽 eSIM时代加速到来?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备受关注的Phone 14尚未发布时,关于其的爆料就层出不穷。彭博社Mark Gurman就曾经在其Power On通讯中表示,某些iPhone 14机型的SIM卡槽或被移除 ...[详细]
-
长期护理需求2040年或增至6.6万亿元 专家建议推动商业护理险发展
转自:证券日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2040年,我国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分别达到约3.1万亿元、6.6万亿元,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分别达到1.9万 ...[详细]
-
◎刘 伟1997年电脑“深蓝”战胜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热潮。但在现有数学体系和软硬件的设计模式基础之上,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和能力范围上与人类智能相比仍存在极大差距。究其原因,人类智 ...[详细]
-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的无人机在拍摄学校建筑时,被《偷偷藏不住》剧组工作人员击落。视频显示,无人机在学校开放式走廊飞行时,遭到两名穿黑衣的男子用不明物体投掷。该网友表示,自己只是在拍摄学校建筑, ...[详细]
-
9月13日0—24时,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如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7例:外省返川点对点全程闭环转运人员4例,成都10例,内江33例,宜宾14例,遂宁5例,绵阳5例,广元1例,阿坝1例;54例由既 ...[详细]
-
被解雇前高管指控“推特内部有印度和中国特工”,美媒都质疑,推特公司回应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乔炳新】“内部人称:有中国和印度特工在推特工作。”美联社13日以此为题的报道称,被推特公司解雇的前安全主管佩特·扎特科当地时间13日出席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一场听证会,陈述自己对老东家 ...[详细]
-
界面新闻日前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医疗保障局获悉,该市近期实施最新生育保险报销政策,市内所有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均可报销,对生育的孩次不做限定;非婚生育和生育三孩以上孩次的情形都可以报销,并按险种标准 ...[详细]
-
近年来,美国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采取超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财政赤字飙升,货币严重超发。去年初就有经济学界人士警告,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政府则坚称通胀是“暂时现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