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发布关于电子烟征税有关事项的公告
原标题:海关总署发布关于电子烟征税有关事项的海关公告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海关总署官网31日消息,根据财政部、总署征税海关总署、发布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3号(关于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的关于告公告,以下简称第33号公告)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有关规定,电烟现就电子烟征税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有关通过货物渠道进口电子烟按照第33号公告规定的事项税则号列征收消费税,其中“不含烟草或再造烟草、海关含尼古丁的总署征税非经燃烧吸用的产品”进口商品编号应填报24041200.00、“可将税目24041200所列产品中的发布雾化物雾化为可吸入气溶胶的设备及装置,无论是关于告否配有烟弹”进口商品编号应填报85434000.10。
二、电烟《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增加电子烟相关内容,有关具体调整情况详见附件1和附件2。事项
三、海关旅客进境可免税携带烟具2个;电子烟烟弹(液态雾化物)或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产品(包括一次性电子烟等)6个,但合计烟液容量不超过12ml。往返港澳地区的旅客可免税携带烟具1个;电子烟烟弹(液态雾化物)或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产品(包括一次性电子烟等)3个,但合计烟液容量不超过6ml。短期内多次来往旅客可免税携带烟具1个;电子烟烟弹(液态雾化物)或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产品(包括一次性电子烟等)1个,但合计烟液容量不超过2ml。没有标识烟液容量的电子烟禁止携带进境。
超出以上规定数量或容量,但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予以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全额征税。旅客带进征税的电子烟数量容量,限制在免税限量之内。
旅客免税携带进境电子烟的总值不计入行李物品免税额度。其他烟草制品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不计入行李物品免税额度。
不满16周岁的旅客,禁止携带电子烟进境。
四、通过邮件快件个人物品进境的电子烟按照现行海关总署对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有关规定执行。
五、本公告自2022年11月1日起执行。凡此前规定与本公告不一致的,以本公告为准。(中新财经)
(责任编辑:百科)
-
来源:国际金融报11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实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银行开展“抢人大战”,以各种方式吸引用户 ...[详细]
-
南京全方位调整楼市政策 非户籍人员提供6个月社保证明即可开具购房证明
唐韶葵 上海报道继调整限售政策、调整外地人买房社保期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首付比例之后,南京的限购政策也在悄然改变。6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南京政务中心处了解到,非户籍人员只要提供6个 ...[详细]
-
近日,中国工程院简称“工程院”)官网“院领导”页面更新信息显示,院领导班子职务均已明确,其中,吴曼青、李仲平两名新晋院领导均担任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职务。新任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 ...[详细]
-
今天,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实施两轮综合改革。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 ...[详细]
-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政策施行至今已是第15个月,落地效果如何?伽马数据曾在去年11月发布 ...[详细]
-
多项政策措施公布 首批4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清单发布稳住经济大盘,激发市场活力,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如何最大限度汇聚社会力量,增强各类社会资本在我市城乡建设领域的参与度?昨天,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 ...[详细]
-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自上周五美国公布的5月CPI数据超出预期以来,全球投资者因担心通胀将持续更长时间而抛售风险资产。其中,表现最差的当属加密货币市场。据CoinDesk数据,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3万美元。 ...[详细]
-
文/乐居财经 吕秀伦地产行业债券违约、暴雷事件愈演愈烈,在市场紧张情绪蔓延之时,却有不少资本盯上了地产垃圾债。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房企债券价格跌跌不休。一些暴雷房企的债券,相比发行价跌去了9成, ...[详细]
-
事关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一行两会一局在金融街论坛上都讲了啥?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2022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京举行。在22日的“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平行论坛上,央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办 ...[详细]
-
今天,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实施两轮综合改革。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