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净利四连降市值不足伊利1/10 14年5次换帅仍掉队行业老三地位难保
炒股就看,光明权威,乳业专业,净利及时,连降老地全面,市值帅仍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不足保
来源:长江商报
战略失误、伊利高层动荡, 年(600597.SH)未来难“光明”。次换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掉队老牌乳企,光明乳业一直与伊利、行业蒙牛并称为乳制品三巨头。位难在2002年上市之初,光明其营收体量更是乳业稳居行业首位,然而二十年过去,净利伊利和蒙牛已成巨无霸,而光明乳业掉队已成不争的事实。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2021年,光明乳业面临营收三连增,净利润却三连降的局面。加上2022年前三季度,近四年时间,其净利润持续下滑。
而且在2021年,光明乳业营收虽占据第三,但292.06亿元的体量,远低于蒙牛乳业881.42亿元,以及的1105.95亿元。甚至与飞鹤的227.76亿元相比,差距也不大。
截至2023年2月16日收盘,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的市值分别为1976亿元、1465亿元,而光明乳业市值仅148.76亿元,不足伊利的1/10。
昔日老大哥何以至此?有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光明乳业最为外人道的就是低温奶,长期坚守让其跻身低温王者。但冷链运输仓储带来的区域掣肘,也限制了消费半径,业务较单一,从而错失更快扩张机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年时间,光明乳业已经历5次换帅,由此带来的战略摇摆,经营策略频繁变动,也使得其与伊利、蒙牛的差距不断拉大。
错失发展良机被反超
作为“中国乳业第一股”,在2002年时,光明乳业成功上市,一年营收高达50.22亿元,成功超越伊利、蒙牛等众多企业,荣登中国乳业第一之位,而在同一时间内,蒙牛的营收却只有4.59亿元。相当于,光明乳业一年营收是蒙牛的11倍左右,市值在当时也是蒙牛的10倍。
可这份辉煌只停留了一年时间,2003年,伊利和蒙牛凭借发力常温奶市场,迅速在全国市场大获成功。
2003年,伊利凭借62.99亿元的收入,力压光明乳业59.81亿元的收入水平。到2004年,蒙牛又凭借72.14亿的收入,力压光明乳业67.86亿元的收入规模。两年时间,光明乳业就从老大变成了老三。
但这时,光明乳业仍然毫无危机感,仍在坚持低温奶战略。眼看着与伊利、蒙牛的差距逐渐拉大,光明乳业只好另辟蹊径。2008年,光明乳业将莫斯利安原产益生菌带回中国,并在2009年推出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开创国内常温酸奶的先河。
据悉,莫斯利安面世第一年,销售额就达1.6亿元。一度成为驱动光明乳业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在2014年其销售收入达到59.6亿元,占总营收的34%。
但好景不长,2013年伊利、蒙牛入局常温酸奶市场,分别推出安慕希和纯甄,凭借二者在全国强势的分发渠道降维打击,莫斯利安迅速黯然失色。2019年,莫斯利安零售额跌至50.6亿元,市占率也从2014年的11.7%降至2019年的3.4%。
导致光明乳业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销渠道的丢失。根据财报,光明乳业的销售费用2017年—2019年期间连续3年下滑,分别为52.57亿元、49.95亿元和48.60亿元,同比下降8.11%、4.99%和2.7%。
业内观点指出,消费品销售的重要是品牌,而品牌打造需要依靠企业真金白银的投入,谁投入足够多、足够有效,谁才有足够的竞争力。
“前后夹击”下如何突围
目前,光明乳业虽说还在行业老三的位置,但也岌岌可危。
数据显示,2021年,光明乳业实现营收292.06亿元,同期,伊利股份、蒙牛乳业营收分别为1105.95亿元、881.42亿元,都将光明乳业远远甩在身后。截至2023年2月16日收盘,伊利股份市值约1976亿元,蒙牛乳业市值约1465亿元,光明乳业市值仅148.76亿元,不足伊利的1/10。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光明乳业净利润下滑2.55%至5.92亿元,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原材料成本和饲料成本的上升。事实上,成本之外,前有伊利、蒙牛等“老将守城”,后有、等“新兵追击”的市场竞争态势,也让光明乳业有着不小的压力。
面对“前后夹击”的市场竞争,光明乳业欲借资本市场开启全国性战略扩张。自2021年起,公司便紧锣密鼓开启扩张步伐。2021年3月,光明乳业完成收购上海鼎瀛农业、大丰鼎盛农业100%股权;2021年10月,光明乳业以6.12亿元收购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60%股权;2021年12月,光明乳业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1.54亿股,募资19.3亿元,其中13.55亿元用于牧场建设,5.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在高速扩张之下,光明乳业却屡陷“质量门”,公司曾多次被监管部门通报,陷入食品安全危机。
在2021年,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告显示,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牛朋”牌鲜牛奶,存在大肠菌群不合格的问题。该乳品厂正是光明乳业的代工厂。
据黑猫投诉数据,截至2023年2月15日,关于光明乳业的投诉量共计288起,问题主要是奶品变质发酸、出现异物、销售临期商品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国内知名乳企,光明乳业在大肆扩张之下,更需以质量安全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严格把控好产品监管这道关卡。
管理层频频动荡
与经营掉队相伴随的,还有光明乳业频繁的人事变动——从2008年至今,光明乳业已经历5次换帅。
光明乳业的高光时刻是在王佳芬时代,她在2000年一手推动光明乳业转制成为股份公司,并在2002年成功上市,带领光明乳业站上行业巅峰。2008年,57岁的王佳芬从光明离职。
之后,郭本恒接任董事长之职。在他的主导下,光明乳业推出常温酸奶品牌“莫斯利安”,带领光明乳业迎来第二个业绩快速增长的时期。
但好景不长,2015年,掌管光明8年的郭本恒突然辞职,后又落马,光明乳业只好再次换帅。
2015年8月,张崇建和朱航明分别成为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但任期不过三年,二人又双双辞职。
2018年,濮韶华接棒光明乳业董事长一职,任期也只维持了3年。而且,由于此前一直在水产集团任职,因此还曾被外界视为“外行”领导。
濮韶华接任后,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但光明的业绩依然没什么太大起色。张崇建和濮韶华领航的2015年—2020年,光明乳业营收由193.73亿元增长至252.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5.42%,远低于郭本恒任期内2007年至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1.34%。
2021年11月,在光明乳业工作了将近30年时间的黄黎明,被正式选举为公司董事长,拿过接力棒的他表示,将不忘初心,不畏风雨,带领乳业在新时代、新发展中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可这种愿望是否真的会实现呢?
2022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营收约为213.85亿元,同比下降3.05%;净利润约为3.69亿元,同比下降16.98%。
单季度来看,2022年二、三季度,光明乳业实现营收分别为71.64亿元、69.75亿元,同比下降1.52%、10.5%;实现归母净利1.16亿元、8802.57万元,同比下降28.21%、52.18%。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同时,光明乳业的毛利率也持续下降,从2017年的33.31%,一直下滑至2021年的18.35%,到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8.40%。
对于光明乳业面临的困局,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光明乳业首先需要一个给力的管理团队。整体去看,公司的全国化还是要加速,在上游奶源的布局也要加快,否则全国老三这个位置,很难保住。”
(责任编辑:时尚)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3 版)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廖睿灵)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煤电能 ...[详细]
-
一座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多少,与其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总计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称“小巨人”企业),从企业数量的划分上来说,北京、上海和深圳可以说是第一梯队 ...[详细]
-
天猫双11战报出炉:148个趋势品类增速超100% 44家中华老字号成交额破千万
备受关注的天猫双11今晚八点启动,“晚八人”不用熬夜也能买买买,根据数字显示,截至11月10日零点,天猫双11已经跑出了148个成交额增长超100%的品类。双11成生活方式洞察:运动户外引领 “新四大 ...[详细]
-
美股业绩底即将到来? 标普500指数Q4 EPS增速或降至负数
在连续九周下调标普500指数成份公司的盈利预期后,分析师们如今终于将今年最后一个季度Q4)的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长率预期下调至负值。统计平台汇总的预期数据显示,分析师目前预计标普500指数成份公司第 ...[详细]
-
【 心理话】“双十一”刚过,不远处的“黑色星期五”“双十二”已经依稀可见。年底的购物节一茬接一茬,很多人买了不少东西,家里囤满了各种商品。看着日渐“消瘦”的钱包,每次不少人发誓不再“买买买”,可是过几 ...[详细]
-
宣布解约、停产不足一月重提销售事宜,阿迪达斯得不到放不下的“椰子鞋”
北京商报一边表态解约侃爷、停产“椰子鞋”,一边又传出要售卖基于Yeezy由美国说唱歌手Kanye West“侃爷”推出的个人潮流品牌)设计的鞋履,阿迪达斯始终放不下“椰子鞋”。10月13日,有消息称, ...[详细]
-
11月10日,“乌镇时间”继续。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4个板块共计20个分论坛正火热开展。在数字经济技术论坛、互联网企业家论坛等分论坛中,数字经济技术如何创新发展,是论坛嘉宾关心的热点话题。技术创新带来 ...[详细]
-
英国经济长期衰退或已拉开序幕。英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三季度环比萎缩0.2%,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增长,也成为G7国家中唯一一个收缩的经济体。尽管表现低迷,但英国三季度GDP增 ...[详细]
-
不只是浙江企业,整个国内服饰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两大浙江头部服装品牌因卷入抄袭纠纷而对簿公堂,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开庭公告显示,江南布衣与于11月22日对簿公堂,案由为著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11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业务委员会11月8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2022年第二次会议。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行业提出的养老金产品纳入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