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大市场,监管升级!公募投资可转债“稳字当头”
随着监管新规的稳字当头落地,可转债市场正面临生态的大市变化。此前在可转债市场“兴风作浪”的场监炒作力量,迎来监管“紧箍咒”。管升
作为可转债市场的募投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机构表示,资可转债监管新规对公募机构投资可转债的稳字当头整体影响不大,因为公募在投资可转债时一般采取稳健的大市策略,较少参与市场的场监炒作。
15万亿元大市场
可转债已经是管升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标的。
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募投2021年可转债市场全年成交额高达15.62万亿元,资可转债为史上最高,稳字当头同时也是大市成交额首次超过15万亿元。
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的场监涨幅为18.48%,仅次于2019年的25.15%。具体来看,上半年可转债市场表现相对平淡,下半年可转债市场量价齐升,交易额将近10万亿元,约占全年成交额的2/3。市场交易活跃,涌现出许多涨幅较高的可转债,例如百川转债、久吾转债等单月涨幅均曾超过100%;部分行业受关注度较高,光学光电子行业、化学制品行业多次进入行业平均涨跌幅和累计交易额前十位。
到了2022年,可转债投资同样备受市场关注。虽然中证转债指数从开年到4月底出现不小幅度的回调,但在4月底创下阶段性低点后,中证转债指数近期迅速反弹。
中证转债指数近期走势图片来源:Wind
在个债上,这样的热度更是明显。例如5月17日,上市首日即以150元顶格开盘,随即触发临时停牌,收盘前最后3分钟复牌,再次被拉升超150%,最终全天收涨276.16%,刷新历史纪录。
在市场爆炒后,永吉转债转股价值80.14,转股溢价率高达369.4%,也就是说正股需大涨369.4%,才能对应现在转债的价格,可转债价格相对正股价虚高,泡沫成分极大。
因可转债价格走势与正股走势严重偏离,永吉转债自5月19日开市起停牌核查。
5月23日,永吉转债上市首日暴涨的原因揭晓,上交所对郑某名下证券账户作出了限制交易的纪律处分。根据上交所文件详情,郑某分两次,在间隔30秒内,砸入近500万元,两次申报价远高于市场价,进而拉升转债价格。
正是看到了可转债发展中存在的乱象,监管果断出手。为落实《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防范可转债交易风险,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沪深交易所起草了《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自6月17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可转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自6月18日起实施。
生态起了变化
对于此次可转债新规,上海证券指出,可转债由于其股和债的双重特性,既是机构投资者“固收+”产品重要配置方向,也成为中小投资者短期博弈重要工具,不排除部分可转债不论是从股的特性出发,还是从债的特性出发,都透支着未来收益潜力。
“可转债新规不仅规范了可转债市场,也具有重要信号意义。可转债新规规范可转债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尤其是针对可转债市场炒作风气,在上市首日涨幅、成交量和换手率等层面监管要求更加严格,有助于降低转债日内波动性。”上海证券表示。
新的监管要求已经给可转债市场带来一定的生态变化。中证转债指数在本周开始走弱,在成交额上也有一定的收缩迹象。
“目前接触的几个转债投资客户,整体的活跃度有所降低。但是,可转债还是一个便于炒作的对象,特别是部分盘子小、易于操控的可转债,容易被市场资金盯住。行业中已经形成一批人,专门做这样的市场炒作。”一位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
公募“稳字当头”
对于可转债新的监管要求,新华基金指出,总体来说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转债市场的影响不大,但需要关注一下市场情绪的变化。如果后续市场情绪降温的话,对估值可能会有一些影响,短期关注成交量变化。
“公募机构因为有日内回转交易的限制,本身就很少参与短线炒作。如果持仓个债出现被爆炒的情况,我们也会选择迅速卖出。不论是打新获得的转债,还是二级市场买入的转债,都会这样操作。”一位可转债投资基金经理表示。
另有公募基金公司指出,公司投资可转债,其区间非常窄,“债性和股性之间的平衡很重要,我们一般都会对可转债的价格有严格要求,一旦过于偏离,就不会投资了。”
由此可见,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规范化发展的可转债投资,并不会对其投资操作产生重大影响。不过,基金机构也提示,对于“固收+”产品中可转债仓位的认定问题,会对公募基金参与可转债投资的资金产生制约。此前有消息称,公募机构向证监会提交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申报材料时会收到反馈,提示基金组合配置可转债资产将算入权益投资范围。
“对于新基金中的可转债投资已经开始收紧,与此同时,公司存量‘固收+’基金中的可转债投资也会随之约束。此前公司内部已经在产品含权情况计算中,将可转债‘打折’计算为权益投资,后续应该会更严格。”有基金公司固收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焦点)
-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工信部网站21日发布《2022年1—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指出,1—10月份,信息通信行业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物超人”步伐持 ...[详细]
-
近期,多个“保险+期货”项目加速落地,在积极规避价格波动的同时,为广大农户带来了产量和收益双丰收。一些项目引入了养殖利润指数保险内容,还有的项目积极探索“保险+期货+银行”新合作模式。经过多年创新发展 ...[详细]
-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发布 制修订绿色金融标准
转自:保险报网【记者 仇兆燕】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 ...[详细]
-
科技部等五部门公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11月2日,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公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十四五”污染防治 ...[详细]
-
建信金租徐大公 张佳斌:找准金融租赁发力点 提高服务实体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租赁行业经历了高质量发展期,不仅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资金,在培育促进国内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 ...[详细]
-
国家网信办:135款App因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被查处,超凡清理管家、东方头条等App在列
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以强制、诱导、欺诈等恶意方式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国家网信办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查处“超凡清理 ...[详细]
-
购买24瓶贵州茅台酒系假酒,法院驳回十倍赔偿诉讼请求,咋回事儿?
来源:酒类零售与连锁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商家“假一赔十”的承诺,但购买假货后一定能获得商家十倍赔偿吗?近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购买高档假酒以期获得“假一赔十”的案件,判决驳回了十倍赔偿的 ...[详细]
-
COP27气候大会前 德国被指减排力度不够 难以实现2030年目标
财联社11月4日讯编辑 夏军雄)当地时间周五11月4日),为政府提供咨询的气候专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按照德国目前的温室气体减排速度,他们将难以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报告显示,德国的最终目标是到20 ...[详细]
-
收评:港股恒指跌1.31%美团大跌8% 中字头领涨港股通标的
11月22日消息,美股周一收跌,纳指下跌近1.1%,高盛表示,2023年美股料延续熊市,看好亚洲股市。今日港股走低,恒指低开低走,午后跌幅扩大,截至收盘,恒指跌1.31%,报17424.41点,美团大 ...[详细]
-
10月29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与有关国家执法机关密切合作,外逃27年的“红通人员”屈健玲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屈健玲,女,197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