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普遍看多中国资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外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机构持续回升与A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海外“真金白银”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资产。普遍数据显示,看多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已持续净买入近300亿元。中国资产与此同时,外资投资中国股票的机构海外ETF也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包括消费、普遍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看多多只中国企业股票获得外资加仓。外资机构普遍表示,中国资产对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态度乐观。外资
两月来涨逾6%
人民币汇率持续回升
新年伊始,机构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普遍1月9日,看多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中国资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5,较前一交易日上调647个基点,创2022年8月22日以来最高。
中间价上涨的同时,在岸人民币汇率也持续回升。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9点位,随后,又顺利站上6.8点位。截至1月9日下午4∶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报6.771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876个基点。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已超过6%。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是人民币汇率反弹的主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震荡上升。
“中国经济修复快于市场预期可能是人民币汇率近期回升的重要原因。”表示,经济活动的快速修复给予了中国资产乃至人民币汇率更多溢价,成为了人民币汇率走势领先的重要支撑。而中国经济的快速修复和季节性的结汇需求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此外,海外央行增加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也将是人民币走强的潜在因素之一。
“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或双向波动明显,并在关键点位继续拉锯;二季度随着我国内需复苏和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汇率或在波动中有所升值;三季度季节性压力或使汇率面临回调;四季度美国衰退风险加大,人民币汇率有望重回温和升值趋势。
净买入近300亿元
北向资金积极加仓
在经济复苏预期与人民币汇率抬升的背景下,A股市场新年以来表现强势,外资也在持续流入。1月9日,三大指数再度上扬,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58%、0.73%、0.75%,当日,北向资金连续第4个交易日净买入,金额为77亿元。
此前的1月5日,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127.53亿元,这也是自2022年12月1日以来,北向资金再度单日净买入超百亿。而据Wind统计,截至1月9日,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已经达到了277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中国股票的海外ETF也迎来了资金的大幅流入。海外ETF网站(ETF.com)数据显示,自2022年12月以来,海外最大中国股票ETF、跟踪MSCI中国指数的MCHI流入资金达4.08亿美元,规模紧随其后的KWEB、FXI分别吸金1.63亿美元、2.25亿美元。1月5日,MCHI单日资金流入便达到了1.34亿美元,创2022年11月17日以来新高。来自摩根大通、安本投资、富达国际等外资资管旗下的多只基金则均在2022年11月就增加了中国股票的仓位。
从持仓情况来看,酿酒、金融等板块成为外资近期加仓的重点。以北向资金为例,近一周来,北向资金加仓最多的三只个股分别为、、,获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均超过20亿元,而、、获北向资金加仓超过了10亿元。
复苏前景可期
外资看好中国资产
整体来看,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经济持续复苏、企业盈利回升等因素支持下,机构人士预计,2023年A股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外资机构也将持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从宏观上来看,国际社会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果断调整防疫政策将为中国经济复苏增长创造更好的动力。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高盛表示,外资增持A股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代表了一种趋势。背后的逻辑是,A股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瑞士百达也称,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中国股市应会跑赢全球市场。此外,由于估值极具吸引力,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加引人注目。
行业方面,包括消费、医疗、互联网等诸多板块均收获了外资机构的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将对中国内需产生积极影响,服务业可能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我们预计消费者信心将因此大幅提升。”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资总监麦克·绍(Mike Shiao)认为,中国的在岸和离岸股市中均拥有大量机会,包括与消费相关的公司、医疗保健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等。
“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具有吸引力,有望迎来多项利好。”瑞信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一方面,过去两年行业股价经历了大幅调整,目前市场对很多负面因素的理解和消化已经较为充分,部分公司核心业务估值偏低。另一方面,随着利润率改善,经营者优化业务的措施应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此外,宏观经济的复苏和监管层面的利好也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
预计,外资将是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随着2023年人民币缓慢升值,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外资净流入规模有望恢复至千亿元级别以上。
(责任编辑:百科)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01810)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收入约人民币704.74亿元单位下同),环比增长0.4%。毛利约117.2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净利润约21.17亿元,环比增长1.7%。1-9月 ...[详细]
-
7月7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表决决定:免去王少峰的北京市商务局局长职务,任命丁勇为北京市商务局局长。 ...[详细]
-
北京时间周五7月8日)20:30将公布美国6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变动和失业率。周四7月7日),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23家大型投行发表了对此次数据的前瞻,具体如下。23家大型投行预测显示,主要投行认为6 ...[详细]
-
共达电声成阿维塔RNC传感器供应商 单车价值量约500-800元
财联社7月7日电,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首款车型阿维塔E11上市在即,共达电声将为该款车型所搭载的主动路噪消减技术提供RNC传感器。财联社记者从共达电声内部人士处独家获悉,每辆阿维塔E11预 ...[详细]
-
年内罚没1600万!重庆农商行涉“九宗罪” 新董事长履职不足半年
农商行“一哥”收到成立以来最大罚单。来源:时代财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银行再现千万级罚单。11月21日,重庆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告显示,重庆农商行即,601077.SH/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 ...[详细]
-
黑猫投诉发布6月份企业投诉处理红黑榜单,数据均来源于黑猫投诉平台,反映了企业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处理解决情况。截至2022年6月底,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收到消费者有效投诉超942万件,6月有效投诉超47万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7月7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今年下半年,通胀高企、俄乌冲突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仍会影响全球经济前景。请问商务部对我国下半年外贸环境有何研判,对外贸企业有何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以借贷或者投资为幌子,通过制造账户异常等手段骗取用户缴纳保证金、验资费等各种费用,当下正在成为假冒金融类APP的诈骗套路。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监测发现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11月4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相关账户开立、年度缴纳上限、信息披露等细节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也代表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落地。当天,中国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澳门特区发布官博消息,就网上流传关于特区政府即将实施“封城”一事,民防行动中心现澄清,现阶段未有计划采取相关措施,呼吁市民勿误信不实传言,并留意政府公布之官方资讯。当局持续关注市面生活物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