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中期业绩:盈利分化突出 探路数字普惠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期,部分发布公告称,消费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银消费金融”),金融成为业内首家“易主”并更名的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从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地起,披露普惠国内的中期消费金融公司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已进入到一体化的业绩盈利3.0时代。银行、分化实体企业、突出探路电商等力量纷纷参与,数字行业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部分改变。
在消费金融监管政策趋严、消费市场竞争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之下,金融消费金融公司迎来更多挑战。公司近期,披露普惠部分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如期出炉。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以及宁银消费金融等公司已公布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发展增速放缓 坚持普惠方向不动摇
消费金融公司重点服务的对象是有真实的消费需要,但缺乏个人信用信息、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金融机构相对较难覆盖到的客户群体。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在中报里重点提到了开展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普惠性纯信用、免担保消费信贷业务的具体举措和发展情况。
据兴业消费金融中报显示,一方面,公司主动提供费息减免、延期展期等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客户的贷款投放。马上消费金融则围绕农村居民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具体细分需求,推出更适合农村生活、农民特性的金融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服务全国各地客户超1400万户,累计放款突破210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累计为2896万余农村用户及3495万余县域用户提供了金融服务。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成立已久,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以行业内总资产排名居首的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总资产为1429.71亿元,较2021年末的1496.98亿元同比减少4.5%。
不过,有的公司总资产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速。例如,兴业消费金融发展势头强劲,6月末总资产突破600亿元,达到637.72亿元,同比增长22.48%。截至6月末,新成立的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达到96.61亿元,较2021年末的63.16亿元增加了33.45亿元。
能够看到,受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增速略有放缓,在经营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压力。但从市场环境看,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各地密集部署相关政策,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专业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家公司亏损 盈利能力备受考验
2022年上半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消费金融公司受到外部复杂环境影响,利润水平较以往有明显下滑。在已披露利润指标的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净亏损9319.6万元,宁银消费金融净亏损0.32亿元,阳光消费金融净亏损425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达1.91亿元,虽未出现亏损,但净利润同比骤减超七成,其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91亿元。
对比来看,因股东背景、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分化问题十分突出。银行系与产业系的消费金融公司拥有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在盈利方面虽有波动,但基本保持了缓慢上升的势头。
从今年上半年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来看,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达19.02亿元,净利润为3.06亿元。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84.1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73.90亿元增长13.88%;净利润19.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42亿元增长25.62%。
对比来看,一方面,资本充足的消费金融公司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营收状况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具有较强渠道与技术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够迅速转变业务模式,挖掘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也有相对良好的利润表现。
科技赋能 着眼长远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主旋律。比如,兴业消费金融便将“科技赋能”概括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发展大事,明确提出要坚持“业务导向,科技引领”的科技规划思路。杭银消费金融的中报显示,公司正持续构建金融科技、智能风控等核心竞争力。北银消费金融正在推进“风控驱动+科技驱动”两翼建设。捷信消费金融前瞻性布局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金融服务生态。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公司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明显提高,通过不断深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为客户精准画像,助力科学决策,巩固优化系统,提升管理质效,提高展业效能。
据了解,在实务中,兴业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全新升级了“空手到”APP,从用户体验出发,优化交互界面。此外,其核心主干生产系统已实现100%自主研发,申请并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近150件。
定位于科技驱动型消费金融公司的马上消费金融已组建起1300余人的研发团队以及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公司自研业务系统达900余套,已提交专利申请625件。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增强机构的风控和反欺诈能力,实现更加精准的授信和定价。
(责任编辑:娱乐)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陈佳怡 记者 范子萌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为3.65%,5年期以 ...[详细]
-
祭奠网站“孝爱之家”为侵华战犯设纪念堂 重庆万州区警方正在调查
央视网消息:7月27日,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发布《情况通报》。主要内容如下。有网民举报,线上祭奠网站“孝爱之家”网出现侵华战犯的网络祭奠页面。万州区网信、公安等部门高度重视,立即介入调查处置。目前,该 ...[详细]
-
俄罗斯决定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马斯克用法语回了一句话……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江平】据俄《消息报》报道,对于俄罗斯决定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的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26日在推特回应道:“一路 ...[详细]
-
记者 |杨马可近3个交易日,汽车拆解概念885902)、动力电池回收概念885944)迎来爆发,板块内301049.SZ)、603335.SH)、000885.SZ)等个股三天内涨幅接近20%,启迪环 ...[详细]
-
小米三季度业绩出炉:营收704.7亿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递增
11月23日,小米集团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在全球手机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份财报颇受市场关注。从财报来看,报告期内总收入70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1亿元,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 ...[详细]
-
苹果财报前瞻:销售增速或创疫情来最低 外界更关注需求是否放缓
财联社7月27日讯编辑 卞纯)周四美股盘后,苹果将公布截至6月的第三财季业绩财报。面对高通胀、消费者信心下滑、以及利率上升等诸多宏观“逆风”,苹果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备受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由于消 ...[详细]
-
图源:图虫创意来看800亿顶流基金经理“天团”如何调仓换股。2020年末是基金行业“出圈”的年份,也是公募资产规模剧增的一年,彼时以张坤为代表的基金经理以及白酒、新能源等板块成为了坊间热议的话题,超五 ...[详细]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已试点一周年,截至7月25日,全国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62749对,当事人无须“为爱奔波”。据了解,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包括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内地居民离婚登记两个事项。根据 ...[详细]
-
老牌公募基金长城基金又一只基金发行失败了!11月17日,长城基金公告称,长城优选添盈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因在募集期内,未满足基金合同中约定的成立条件,而发行失败了。根据基金合同,长城优选添盈一年持有基金 ...[详细]
-
再发招商公告寻“接盘侠”,负债70亿的东风裕隆难以找到 “救命稻草”
相关阅读 记者 | 周姝祺沉寂已久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再度传出招商讯息。东风裕隆管理人、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日前发布招商公告,根据重整程序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商。公告对意向投资人列出7项基本要求,其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