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曾想游说俄罗斯加入印太战略,印俄友谊从何而来?
观察者网:作为美国的刘宗罗亲密盟友,印度这次面对俄乌冲突没有表现出“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姿态。这是否也启发我们重新评估印俄同盟和印美同盟的牢固性?
刘宗义:其实对于印度来说,是否唯美国马首是瞻,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上在遏制和制衡中国的问题上,印度目前和美国是保持一致的,当然具体手段上可能有些差别。但是在俄罗斯这个问题上,美、印的态度完全不同。
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印度的对外政策回调还是比较明显的。它的回调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在美、俄之间,或者说在所谓的“印太”和欧亚之间保持平衡。所以对于俄罗斯,印度一直希望能够维持双方原来的那种密切关系。
在俄乌战争这个问题上,印度坚决不表态,实际上也是为了体现它所谓的战略自主。印度的这一立场充分表明了其全球大国野心,它和美国的同盟或者准同盟关系都是为了服务其全球大国野心的。
印度曾经甚至有个战略构想,它希望能够在美俄之间充当一个桥梁,游说俄罗斯认同它的“印太”构想,然后加入“印太战略”来共同制衡中国。它原来是有这种想法的,当然现实是否支持,是另一回事情。
对于印度来讲,它事实上也离不开俄罗斯。它有70%的武器系统是从俄罗斯来的,虽然它最近一些年从美国、法国、以色列这些国家进口的武器系统越来越多,但是俄制的武器仍然占印度军备的绝对比重。
在能源方面,它也希望同俄罗斯保持密切合作。考虑到自身战略利益,它不会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和美西方站在一起。
印度石油公司(IOC) 图自印媒观察者网:实际上,欧美近期也在不断对印度施压,希望印度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但印度基本顶住了压力。您分析印度目前的战略考量是什么?对于俄罗斯,印度的支持会到哪一步?它的战略底线是什么?
刘宗义:尽管印度想要维持自身的战略自主性,但目前形势下,它在美俄之间灵活游走的空间实际上是越来越小。如果美俄之间的这种紧张态势持续下去的话,它的战略灵活性也会越来越受限。目前来看,印度在美俄平衡这个问题上想维持的战略底线就是不站队。
当然考虑到印度在“印太战略”当中的重要性,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对印度施加太大的压力。美国很清楚,要牵制中国,离不开印度。
现在有几个国家跟美国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的立场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印度、以色列等。但我们没有看到美国向印度和以色列就相关问题施加压力,反倒是对中国,进行着刻意的舆论抹黑,并且持续性地逼迫中国表态。
对于美国的这番别有用心,印度也很清楚。
在21的会议中,拜登“点名”印度,称其“不牢靠”。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明显看到美国对印度态度暧昧。一方面是“劝诫”印度,而同时,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在3月15日也指出,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不会违反美国的对俄制裁。
据路透社的相关报道,印度还可能会接受俄罗斯提出的,以折扣价购买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提议。同时,印度可能利用乌克兰战争,推动本土的小麦出口。就这些信息来看,印度是否也把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经济变动看作是自己的一次经济机遇?面对乌克兰战争,印度是否也在算一笔经济账?
刘宗义:每逢这种重大国际冲突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得失。印度也是如此。
从内部来讲,它可能面临着很大的损失,比如说在石油方面,因为它是石油进口大国,而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上涨,对它来说是一笔明显的损失,可能会加剧其国内通胀,对经济增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再比如说葵花籽油,因为乌克兰、俄罗斯都是葵花籽的出口大国,而印度的食用油很大一部分是葵花籽油,所以这方面对印度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如果是俄乌的葵花籽出口减少的话,印度必须要寻求其他替代,例如大豆、棕榈等等,由此也必然要承受这些作物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另外一个方面,它确实也想利用一些机遇,比如说在方面就很典型。除了想扩大自己的小麦出口之外,它实际上想为自己的经济增长寻找一些机会,也希望能够尽量抓住一些机会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所以,印度是有得有失,尽量弥补损失,扩大利益。
相关报道
观察者网:这次印度还有一个表现,让大家很关注:有着“网络五常之首”称号的印度网民,把“I stand with Putin”(“我支持普京”)话题撑上多国推特热搜。您怎么看印度网友对于普京的这种强烈支持?
刘宗义:我觉得这种支持,可能来自于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一个就是传统的印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俄罗斯直接承接苏联,在苏联时期,苏联和印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实际上是半结盟状态,苏联在很多事关印度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力挺印度,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核问题等。甚至可以说,因为苏联的支持,所以印度在1971年能够肢解巴基斯坦。这种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使得印度比较信任俄罗斯。
当然印度也趁着苏联解体,用卢布来归还欠苏联的债款,做过这种摆俄罗斯一道的事情。但是总体来看,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是非常高的,比对美国要高很多,印度人历史上对美国充满疑虑。
第二个我觉得它是一种对于政治强人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实际上是他们国内政治的一种折射。因为我们知道莫迪和普京都是政治强人。
还有一个因素在于,印度的留学生在乌克兰遭受到了非常粗暴的对待,当时俄罗斯表态要帮助印度留学生安全撤出乌克兰,甚至是从哈尔科夫撤到俄罗斯境内,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的阻挠。这也刺激到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责任编辑:娱乐)
-
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付东升: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首要是推动金融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2022年论坛年会于昨日隆重开幕。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付东升在会上表示,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首要是推动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便捷化。北京的新市民人数多、分布广、需 ...[详细]
-
回顾近三年新疆灰枣开称价格变化,整体看开称价格高于同期水平,受去年大幅减产影响原料价格高涨、及种植成本增加影响,枣农多数预期偏强,预期在8.00-10.00元/公斤及以上。去年争锋抢高价货且未及时出手 ...[详细]
-
打响行业价格战,这一核心降本技术掀涨停潮来源:华尔街见闻 尹洪昌10月25日,汽车零部件板块掀涨停潮,其中一体化压铸方向领涨,瑞鹄模具、广东鸿图等涨停。消息面上,昨天特斯拉宣布降价,幅度在1.4万- ...[详细]
-
人民银行10月25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 ...[详细]
-
河南安阳一厂房火灾致38人死亡 应急管理部部长率工作组赶赴现场
中国网11月22日讯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2人轻微伤送医救治。公安部门已控制相关犯罪嫌疑人。接报后, ...[详细]
-
过去5年,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中,细胞治疗逐渐成为热点研发方向。截至2022年4月,全球共计有2756项免疫细胞治疗正处于不同临床阶段含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的研发,较之2021年同期增长约36%,其 ...[详细]
-
华纳兄弟探索:预计到2024年底,削减成本措施将产生高达43亿美元重组支出
10月25日消息,华纳兄弟探索公司WBD)表示,今年早些时候探索公司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 T)旗下媒体业务华纳媒体WarnerMedia)合并后的削减成本措施,预计到2024年底将产生高达43亿美元 ...[详细]
-
每经记者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陈梦妤 经历短暂失效后,10月25日,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再度更新招股书版本。在此之前,万达商管于2021年10月21日、2022年4月22日 ...[详细]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2022年8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75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巨丰投顾、好股票应用周二市场继续呈现震荡调整,盘中两市行业及题材再现分化和局部轮动,酒店餐饮、工业机械、运输服务、旅游、航空、电力、建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