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退市风险下竟上演“地天板”,*ST凯乐紧急提示风险
切勿火中取栗。地天板
1月13日早盘,多重 (600260.SH)股价上演“地天板”行情。退市提示而在这之前*ST凯乐多次连续跌停,风险风险该公司基本面也持续恶化,下竟并面临多重退市风险。上演
对此,凯乐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紧急中小投资者关注和投资二级市场一定要从公司基本面出发,地天板理性思考,多重切勿火中取栗,退市提示搞“博反弹”、风险风险“击鼓传花”的下竟游戏,否则损害的上演只能是自身利益。
就上述异动现象,凯乐1月13日午间,*ST凯乐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该公司当前可能触及交易类退市、财务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等三种情形。
目前,*ST凯乐股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可能触及交易类退市的风险。如后续触及交易类退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对该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该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根据规定,若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直接被终止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类退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一旦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在次一交易日被停牌,随后启动终止上市程序。
同时,*ST凯乐称,2022年年报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因*ST凯乐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凯乐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公司归母净资产为-21.12亿元。 *ST凯乐预计,2022年度净资产大额为负。
这意味着,若该公司明年披露2022年年报,显示净资产仍为负后,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终止上市。
另外,*ST凯乐还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该公司于2022年12月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根据《告知书》,因专网通信业务涉嫌财务造假,该公司2016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测算,该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
“公司已经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如收到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将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ST凯乐称。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两项以上终止上市情形的,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对其股票实施终止上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ST凯乐多次发布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动减持公告,因司法强制执行,控股股东所持该公司股份被券商在二级市场直接抛售。
(责任编辑:娱乐)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下午消息,中国最大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NYSE: RERE)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万物新生第三季度总净 ...[详细]
-
中新网长沙4月15日电 向一鹏 刘瀛洲)3月末,湖南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914.4亿元,同比增长9.2%。3月末,该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789.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贷款结构持 ...[详细]
-
女子花3.5万在国美电器买“格力”空调,发现非正品 市场监管已介入
【市场监管已介入】近日,河南洛阳, 马女士在嵩县国美电器花费35500元购买了“格力”的中央空调,安装时她感觉工人操作很不规范,于是打400电话上门调整,结果官方售后查到马女士她所购买的机器是无码机。 ...[详细]
-
上汽集团将为下属企业申请提前复工 “白名单” 为复产做前期准备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日前,发布了《关于下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在上海市全面解封前,集团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 ...[详细]
-
11月22日,高途NYSE:GOTU)发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同时宣布新的回购计划。据财报,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高途实现收入6.062亿元,环比增速12.7%,其中可比业务学 ...[详细]
-
背后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北溪-2”天然气管道起点的压气站。“北溪-2”项目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欧洲其他国家。图/澎湃影像俄罗斯卢布结算新政冲击了谁文/管 ...[详细]
-
记者|张子怡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数据显示,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8个和45个,比上月分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协办的第八届证券期货科学技术奖于近日揭晓。随着证券期货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近年来,金融科技在行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详细]
-
本报讯记者徐慧瑶)近日,北京三中院审结一起“手抄贷”诈骗案。诈骗分子发布广告称可为不具备资质的借款人提供身份信息“包装”服务,声称只需“抄抄材料”就能获得贷款,但事实上,这些诈骗分子根本不会申请贷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