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能否花钱修复?谨防受骗!多地清理整顿上千家相关企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今日获悉,征信整顿目前深圳已完成1052家企业的花钱清理整顿,其中开源征信(深圳)有限公司等87家企业注销,修复121家企业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谨防家相深圳消消乐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等889家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受骗上千
自今年以来,多地央行、清理银保监会以及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均针对“征信修复”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关企并发布风险提示,征信整顿严防更多金融消费者轻信“征信修复”而上当受骗。花钱另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获悉,修复最近监管也在拟定针对此类问题愈演愈烈的谨防家相相关指导意见,旨在强化执法协作。受骗上千通过各级监管机构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多地沟通协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清理逐步健全工作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信息数据共享、联合检查督办。
“征信是不能通过花钱的手段来修复的,在法律法规中甚至连 ‘信用修复’的概念都没有。这类机构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所谓的“征信修复”陷阱套路众多,修复不成反而会造成征信污点影响加大、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多地剑指“征信修复” 上千家相关企业被整顿
近年来,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为旗号的“专业人士”层出不穷,他们号称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客户快速“修复”或“抹去”不良征信记录,而客户则要支付一笔高额的代理费用。但绝大多数通过这种方式意图“修复”征信记录的人,最终不仅没有修复征信,反遭诈骗。
今年4月份,人民银行总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深圳、湖北、四川、广东、河北、云南、贵州等多地接连就辖区内“征信修复”整顿情况进行提示或通报,要求相关机构限期整改并通报整改进度。
深圳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4月15日起,深圳成立了“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印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对深圳市涉“征信”字样企业是否从事征信业务、是否开展“征信修复”业务、是否进行虚假宣传等进行调查。截至2022年6月末,专项行动清理整顿成效显著,对经营范围带有“征信修复”字样的企业143家,实现全面清零。
“专项工作小组梳理排查出深圳联合征信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重点关注机构,开展统一清查行动。”上述人士介绍,对涉嫌非法从事“征信修复”的企业开展“收网”行动,现已联合开展2次“收网”行动,开源征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联合征信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已被刑事立案。同时,截至2022年8月10日,及时清理、处置、封停含“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征信铲单”“删除逾期”“清除不良信用记录”等关键字的虚假宣传广告、话题讨论及有害信息链接457条、违规账号58个及社群43个。
此外,四川日前亦公布数据显示,该省已完成了对1305家工商注册信息中含有“征信”和商业广告中带有“征信修复”企业的摸排。央行成都分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四川全省共清理598家可疑企业,包括指导27家企业完成注销,145家企业调整工商信息,152家违规企业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274家企业被移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
湖北省则在5月末前,推动处理了458家相关企业,包括注销54家、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196家,清理违法广告670余条。全省已有荆州、十堰、黄冈、孝感、潜江、天门、仙桃等7个市州完成了带“征信”字样的机构清零的工作目标。
“征信修复”黑产愈演愈烈 警方查处多起信用修复造假案件
谎称可以“修复”信用的机构,往往通过假借提供征信修复服务方案,收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额“代理费用”,然后教唆信息主体编造“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进行投诉。
近期,厦门某银行就配合厦门警方成功查获一起“伪造、使用司法机关公文、公章”的案件。严某于2017年9月13日在银行申请借贷,还款期间产生了逾期记录。为消除个人征信报告中的逾期记录,严某咨询所谓征信修复公司,随后向贷款银行提供了盖有法院、派出所公章的民事调解书及报案回执,谎称自己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申请贷款产生逾期,要求删除逾期记录。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无独有偶,赣州的肖某同样为消除个人征信报告中的逾期记录,向贷款银行提供了盖有公安局、看守所公章的拘留通知书及无罪释放书,谎称自己被公安机关误抓导致逾期,要求删除逾期记录。而成都的虎某则伪造并使用盖有社区公章的疫情隔离证明,意图证明因疫情影响,并非本人意愿造成逾期,要求某银行删除虎某个人征信上的逾期记录。最终,上述两人均未如愿修复信用,相关案件警方均在进一步调查中。
“通过向银行提供伪造文件的方式来修复征信,不仅不可能成功更改征信信息,还由于涉嫌违法进一步产生不良征信。”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贷款、信用卡使用记录等均已纳入征信范围。如果消费者轻信“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教唆,采取暂停或拒绝还款等行为,很可能因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对后续申请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轻信这些“信用修复”机构,还有可能导致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
有银行从业者表示,修复个人信息需要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有时这些“征信修复”机构还会切断失信者与被投诉机构的联系通道。为了利益最大化,其会把个人信息卖给下游黑产。因此,失信人不仅面临财信两空,还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非法买卖甚至网络诈骗等各类人身财产风险。
不良征信保存期限为5年 珍视征信才是王道
如果出现不良征信该如何解决?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良的征信记录不会跟随一生,因此与其盲目轻信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不如尽快重新建立个人的守信记录。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不良的征信记录只会伴随金融消费者5年的时间。
央行营业管理部此前亦发文提醒,社会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其实质是利用公众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伴有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泄露、买卖等风险。
此外,银保监会在此前发布的《风险提示》中指出,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仍不能解决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协议选定的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有管辖权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另有警方人士提示,个人无论是向征信机构等信息提供者,还是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征信异议,均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所有征信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无“征信修复”概念,切勿轻信网络虚假宣传,误入诈骗陷阱。因此凡是声称合规的、收费的“征信修复”,均为诈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相关文章
四川银保监局陈育林:积极助力四川在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中勇挑大梁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9月1日,银保监会举办“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银保监局不断增强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推进金2025-07-0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数字化已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这是刚刚在曼谷落下帷幕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展现出的未来方向,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2025-07-05
超850亿元资金出手抢购东久REIT 公募REITs产品有望扩容至24只
公募REITs因其封闭期较长、底层资产优质、战略配售认购意愿较高、有强制分红机制等特征一直备受市场资金追捧本报记者 王思文继8月份3只保租房公募REITs单日认购规模超百亿元后,又有2只公募REITs2025-07-05-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吕克】土耳其正在成为英国和欧盟国家的“垃圾场”。据英国《卫报》21日报道,近年来因为英国和欧盟向土耳其大量出口垃圾,该国垃圾回收站的工人,尤其是童工的身体健康受2025-07-05
- 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将于12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11月23日,20世纪影业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将于12月16日在中国内2025-07-05
高通称其汽车未来业务已扩大至300亿美元,扩大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
据报道,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当地时间9月22日在汽车投资者日上表示,其汽车“管道”业务自7月底公布第三季度业绩以来增加了100多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高通称,这得益于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使用的骁龙数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