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驱动、龙头带动、根基松动,三大香型此消彼长?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利润龙数据:2022年1~12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671.2万千升,驱动同比下降5.6%;啤酒产量3568.7万千升,动大香同比增长1.1%;葡萄酒产量21.4万千升,根基同比下降21.9%。松动
在营收方面,型此消彼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08.98亿元,利润龙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91.48亿元,驱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38%。动大香其中,根基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26.5亿元,松动实现利润2201.7亿元。型此消彼
而结合2022酒类上市公司半年报分析,利润龙茅台、驱动、动大香洋河、、汾酒五家公司上半年收入总额占白酒板块上半年总收入的 78.87%。
数据的背后,是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酒行业五家头部企业占据了酒行业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在这五家头部企业中,茅台以酱香型白酒为主导,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以浓香型白酒为主导,汾酒以清香型白酒为主导。浓、清、酱“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定,三者间的此消彼长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利润驱动
酱香阵营涨势迅猛
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0万千升,同比增长16.7%,约占我国白酒总产量671.2万千升的10.43%。
而近日贵州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2022年贵州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完成总产值14394.07亿元。
其中酱香白酒实现产值1402.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52.45亿元,实现利润974.8亿元,上缴税金354.56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茅台近日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报,2022年茅台集团(不含习酒)预计实现营收1364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911亿元。
透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22年酱香酒占贵州十大工业总产值比例为9.74%,占十大工业总利润65.3%,占十大工业总税金48.4%,显示出酱香白酒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白酒总产量约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58%,销售收入6626.5亿元,利润2201.7亿元。
而以此计算,2022年贵州酱酒在全国白酒的销售占比为18.9%,在全国白酒的利润占比已达44.27%。
酱酒品类凭以不到20%的市场占有率,在酒行业利润中占比超40%。千亿茅台继续名副其实的坐稳“老大”位置,而茅台股份及习酒旗下300-500元产品价格依然坚挺。郎酒也凭借青花郎占据了酱香赛道的另一个高位。
尽管2022年“酱酒热”有所下降,但之前由上游主导的“酱酒热”已经向渠道及消费者下沉,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更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利润的驱动下,五粮液、洋河、、舍得、劲牌、华润等知名企业纷纷对酱酒产品进行了加码。
以今世缘为例,去年二月,以中度浓香见长的今世缘发布公告表示,拟投资实施南厂区智能化酿酒陈贮中心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90.7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流动资金5.56亿元,上述资金将分五年投入,今世缘称其所需资金将由今世缘自有资金及其他融资方式自筹解决。
项目投产后,今世缘预计将新增优质浓香型原酒年产能1.8万吨、优质清雅酱香型原酒年产能2万吨。酱香型白酒的赛道,今世缘不是最早布局的一家,但确是公认的比较“有气魄”的一家——以中度浓香为支撑的企业,把高端化、全国化的宝压在了酱香酒上。
可以说,今世缘已经向外界展示了其“十四五”期间拥抱高端酱香的态度。而在利润的驱动下,五粮液、洋河、舍得、劲牌、华润等强势选手在酱酒赛道所积攒的势能,也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得以爆发。
“汾老大”
带动清香品类价值提升
“往前看,清香拥有‘众香源三香,三香源清香’这一厚重的历史根基,是最有资格挖掘历史、倡导文化的祖级香型。往后看,清香型白酒可以说是最有时代穿透力的香型,其独有的清爽型口感不仅为中老一辈消费者所喜爱,更是极易俘获年轻一代消费者心智”。——这是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在2021春糖期间的观点。
谁将成为酒业财富的新风口?毫无疑问,清香型白酒拥有极大机会。清香型白酒曾是中国白酒的主力香型,市场占有率曾达到75%以上,直至八十年代以后浓香型白酒细分消费需求,加大宣传投入,迅速抢占了清香型白酒的市场。
但即便如此,清香型白酒还是守住了华北地区的基本盘。清香型白酒口味醇和、绵甜,适合现代饮用者的口感要求,在白酒年轻化的过程中,清香型白酒功不可没。清香型酒无特殊气味,适口易饮,进入国际市场有其他香型不可比拟的优势。
类似茅台之于酱酒,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一个香型品类的崛起,做为清香品类龙头的汾酒,近两年也几乎以一己之力让清香型白酒实现了复兴。
汾酒增长的势头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翘楚,汾酒2022年业绩预报显示,2022年汾酒预计实现营收260亿元,同比上一年度增加60亿元左右,增长约30%;净利润79亿元左右,同比上一年度增加2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9%。
数据的背后,是汾酒品牌及清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品质、产品及市场等的综合体现。在此基础上青花汾酒30复兴版的问世,也直接的拉动了清香品类的价值,清香型白酒低价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被抹去。
清香型白酒的品类价值,正在重新被人们发现,“清香天下”未来可期。
“双向奔离”,
浓香市场份额缩减已经成为定局
浓香型白酒在白酒产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不同于清香型白酒与酱香型白酒各有一个绝对的龙头,浓香型的白酒的龙头一直难以界定,从营收的角度来说,五粮液应该算浓香型白酒的龙头。从历史及工艺上来说,泸州老窖是当之无愧的“浓香鼻祖”。因此,酱香赛道和清香赛道上的“龙头引领”,在浓香赛道很难实现。
好在目前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浓香白酒的劣势也很明显,高品质浓香白酒的稀缺,消费端尖锐的供需矛盾,以及长期困扰浓香型白酒的短板仍然存在。
浓香型白酒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和当年清香型所遇到的困境非常类似:浓香型市场占有率极高,但市场充斥着大量低价低质、高价低质的浓香型白酒产品。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消费在开始有意的寻找新的香型口味。
从上游浓香型生产厂家的角度来说,在利润的驱动下,有意识的开始部署酱香“备胎”,如五粮液的15酱,洋河的贵酒,今世缘的国缘v系列,舍得的吞之乎。其中不少产品已经具备相当的影响力。虽说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但以浓香见长的生产型企业开始折腾酱香酒,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浓香品类的稳固性。
消费者层面和生产企业层面的“双向奔离”,似乎已经让浓香型白酒市场份额的缩减成为了定局。缩减会从底下开始,优先被市场淘汰的,一定是那些高价低质的产品,站的最稳的,是腰部以上的品牌,泸州老窖、五粮液,这些一线品牌则会一直坚挺。
三分天下,此消彼长,利润驱动酱香阵营涨势迅猛,“汾老大”带动清香品类价值提升,而在浓香板块,消费者和企业的“双向奔离”,似乎让浓香品类的缩减成为了定局。
(责任编辑:百科)
-
来源:今日建行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名录,获准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首批销售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 ...[详细]
-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法院日前发出全国首份强制心理干预人身安全保护令,责令实施家暴的男子在保护令6个月有效期内定期接受心理辅导矫治。小丽化名)和小伟化名)2020年初结婚,双方均为再婚,住在小丽婚前房屋内。 ...[详细]
-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低,这是否意味着,农业产业的重要性也在降低?在乡村振兴快速推进的今天,传统的农业,又该如何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愿景,又是怎样的?在5月2 ...[详细]
-
记者 | 安晶据新华社报道,在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阻三个月后,俄罗斯做出了让步。俄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5月25日表示,俄罗斯准备好开放海上人道主义通道让乌克兰粮食外运,条件是西方国家解除对俄罗斯的部分制裁。 ...[详细]
-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投资机构伴生科技创新,我国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有四大优势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1月22日,2022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 ...[详细]
-
重磅发文!央行指路金融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怎么落地
来源:北京商报央行又一重磅通知落地。据央行官网5月26日消息,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 ...[详细]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其中提到,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支持各地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协作,加大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宣传培训力度。有序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 ...[详细]
-
中新经纬5月26日电 26日,离岸兑美元持续下行,连破多道关口。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7关口,日内跌超600点。当日稍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216个基点,报6.6766。此前,人民币 ...[详细]
-
基金行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向未来
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向未来——基金行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中国基金业协会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基金业协会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首要任务,引领基金行业在学、悟、干上出实招 ...[详细]
-
机构对320家上市公司给出买入型评级,11股上涨空间超3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机构对320家上市公司给出买入型评级,11股上涨空间超30%,新能源基建龙头居首机构一周评级320家上市公司,新能源基建龙头最受瞩目。320家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