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特气签订产品氢气供销协议 助力年产30万吨双氧水项目
炒股就看,凯美权威,特气专业,签订氢气及时,产品全面,供销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协议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肖 伟
2月24日晚间,助力公告称,年产近日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石化”)、双氧水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以下简称“华南化工销售”)签订《产品氢气供销(合作)框架协议》。凯美
依据该协议,特气广东石化拟将其石油焦制氢部产出的签订氢气部分产品氢气通过华南化工销售对外有偿销售给凯美特气。凯美特气拟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内投资新建30万吨/年双氧水项目,产品需利用广东石化产品氢气作为原料。供销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协议该炼化一体化项目所产生的氢气产品可作为凯美特气30万吨/年双氧水项目的原料之一,每年可消化氢气约6000吨。
在石化冶炼过程中时常会产生氢气,由于氢气是易燃、易爆、不便储存的气体,如何能经济有效利用的是石化生产的一大课题。目前,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常采取加氢站、氢气储能、液化运输等方式消化。凯美特气紧贴石化企业建设双氧水生产项目,为安全、经济、高效消化利用石化生产过程中的氢气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思路。
此前,凯美特气曾推出定向增发,计划募集不超过10亿元,其中4.3亿元计划用于“30万吨/年(27.5%计)高洁净食品、电子级过氧化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5.2亿元。凯美特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述项目完成达产后,不仅能与凯美特气现有电子、消费业务相匹配,更能与上游石化企业发生紧密联系,有效利用石化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氢气产品,同时有利于改善国内双氧水本地化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国内双氧水产业近年来走过多轮过山车行情,此前突出问题包括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严重不足、行业内价格战持续等。
此外,受制于资源分布不均等地理条件限制,双氧水产地和市场之间距离过长。随着国家对该行业的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已有过剩低端产能被淘汰出局,价格战势头有明显改变,行业产能规模集中度有明显提升,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实施,叠加下游消费正在复苏,有望在年内产生一轮景气行情。
生意社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预计今年双氧水价格有望持续回暖,行情有望好于去年。
(责任编辑:焦点)
-
□记者 张娟 韦夏怡 北京报道基金发行市场回暖趋势渐显。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看,截至目前,11月基金发行的数量和规模均已超过10月全月,月内新成立的82只产品合计发行规模逾804亿元,平均发行份额增 ...[详细]
-
中国基金报记者 颜颖智能化时代,大量个人金融业务转至线上,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前,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国寿财险的两名员工和太保产险的一名员工分别被处以5年禁业的行 ...[详细]
-
盖世汽车讯 三星SDI计划在欧洲投资2万亿韩元,扩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规模。该公司将扩大其现有的匈牙利电动车电池工厂,并提高产能。该公司预计将确保每年为10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电池的产能。图片来源:三星 ...[详细]
-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据路透社伦敦消息,24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英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英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锐减了97%,6月份英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燃料为零,这是自25年前有记录以来 ...[详细]
-
李文红: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投行、创投等在京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11月21日至23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在23日的闭幕式上,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如下图所示)表示,将围绕北交所完善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投资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湖北卫健委消息,8月2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襄阳市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例武汉市8例,襄阳市4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0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为 ...[详细]
-
安信证券前员工秦泽文参与世界小姐总决赛一事接连受到关注。8月25日,安信证券向券中社记者发来声明称,经核查公司掌握的相关资料,现就有关事项声明如下:秦泽文于2020年6月22日通过社会招聘以助理分析师 ...[详细]
-
金力永磁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约4.64亿元同比增长110.51%
06680)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营业收入约33.04亿元,同比增长8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64亿元,同比增长110.51%;基本每股收益0.55元。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 ...[详细]
-
国内成品油价格于11月21日24时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据发改委网站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 ...[详细]
-
慧聪网的没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意外,一切都有迹可循。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编辑|米娜在中国所有互联网企业里,慧聪不是影响力最大的,但算得上现存成立最早的“活化石”。沧海变桑田,在成立三十年后,曾 ...[详细]